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股票 > 股票入门 > 正文

怎么在A股找到低估值的上市公司股票

2020-12-07 10:42:21

  市场风格转换之争一直都在,随着银行保险等金融股走出了一波行情,“顺周期”、“低估值”等成了近期热门词汇。

  诚然,经过近两年的结构化行情,科技、医药、消费等板块无论是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,都已经到了历史高位,创业板指目前的市盈率为64,处在近10年85.5%的分位数。因为部分板块估值高了,所以市场要往低估值切换,真的这么简单吗?

  下图给出了A股各板块的估值特征:

A股各板块的估值特征

  第一象限代表了高估值且高增长股票,这是大家关注度最高的,这些行业需求空间巨大,然而经过连续两年的大涨,估值也已经不低了。

  第二象限属于高估值低增长区域,A股的大部分股票质地其实一般,但由于制度和投资者结构的原因,流动性好使得这些公司的估值一直居高不下,这也是为什么散户很难赚到钱的原因,因为大部分股票在这个价值毁灭区。

  第三象限是低估值和低增长的公司,主要包括自传统和周期行业。这里要注意「低估值」和「低估」的区别。市场虽然不是完全有效,但是长期给一个行业低估值是有原因的。对于周期性行业来说,这个低估值有可能是静态的,目前它正好处在盈利高点,长期的平均盈利会比这低得多。有些公司虽然暂时盈利很高,但是其竞争优势不明显,行业竞争格局在持续恶化,导致盈利不可持续。

  第四象限是低估值但高增长的公司,这听上去不太可能,但市场上确实存在。有些行业虽然总体需求呈周期性或者持续萎缩,但由于竞争格局持续优化,龙头公司的份额在持续提升,且竞争优势也在增强。比如建材、化工、家电和工程机械,这些行业中的龙头公司无论从盈利能力(ROE)还是从盈利增长的角度来考察,都属于高增长的,但由于行业本身不是特别“性感”,市场给的估值一直不高。

  四个象限的行业和公司不是一成不变的,曾几何时,房地产行业也是绝对的高成长行业。

  由于今年疫情后流动性较宽松,很多行业的估值被系统抬升了,这导致很多公司由第一象限慢慢转移到第二象限,即盈利增速和估值不匹配。在疫情好转、经济复苏和流动性边际缩紧的预期下,市场对这类公司已经有所反应。

  那么机会是不是出现在第三象限呢?近期银行、保险的一波行情让大家似乎确认风格切换已经来临。

  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,讲第三象限的时候曾提到,投资的本质是要找到“低估”的公司,而不是简单选择“低估值”公司,以银行这个行业为例,在经济减速(影响资产质量)、金融脱媒(影响业务增量)、利率长期下降(影响净息差这个核心盈利驱动因素)的大背景下,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存疑的,银行的ROE已经由10年前的20%以上变为12%左右了。仅仅选择低估值的公司可能进入“价值陷阱”。

  目前找到低估的公司已并非易事,而真正的机会可能来自第四象限,该区域中很多公司其实已经被市场认可了,比如水泥行业的海螺水泥(目前动态市盈率9.0),工程机械行业的三一重工(目前动态市盈率16.4)等。

 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,大数据,工业互联网等技术与传统行业进一步结合,低估值高增长的沧海遗珠会不断涌现。

  综上,当第一象限的部分股票走向第二象限,很多人觉得机会在第三象限,但其实更好的机会来自第四象限。当前各个象限的性价比排名为:IV>I=III>II

  目前大部分明星基金依旧聚焦在第一象限,第三象限的基金有工银瑞信金融地产、招商行业精选(这只基金刚从第一象限跑过来,基金经理的风格择时很精准)。而第四象限的关键词是"周期成长"和"高端制造",我组合中的融通行业景气和易方达高端制造属于这一类。

最新更新

热门推荐

且赢网 © 2019 粤ICP备14052263号-1